Tuesday, May 24, 2011

《华盛顿邮报》社论:中国在大坝问题上终于说了实话zt

2011年5月24日 星期二

《华盛顿邮报》社论:中国在大坝问题上终于说了实话

核心提示:为什么中国政府在耗时15年、投入数百亿美元、淹没13个市、140个镇、1600个村、导致124万人背井离乡之前,不听取批评者的进言呢?

来源:《华盛顿邮报》,2011520日, http://goo.gl/F3inr

译者:五月未央

校对:南山

现在他们告诉我们了统治中国的国务院日前发布了一项声明承认截断长江的巨型三峡大坝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声明指出,尽管三峡工程生产了急需的电力资源也促进了洪水的调控,但是,(三峡)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稳定并提升库区移民的生活水平,保护环境以及防止地质灾难。哪怕是这些相对直白的语言,也只是对三峡大坝带来的长期性严重山体滑坡、水质污染和社会混乱的委婉总结。正如国务院所言,从大 坝开始往下游而去的船运基本被旱灾致瘫了,而这种情况在过去江水自由流淌的时候是不会发生的。

这并非官方首次就对三峡大坝的批评而作出的认可。2007年十月,官方媒体就援引了专家对大坝的负面影响的描述,还对大坝可引发的环境灾难作出了警告。但是,这份最新的警告是政府自身 第一次发出了(此类)警告。同样地,官方的声明提出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在耗时15年并投入数百亿美元之前,在水库淹没13个城市,140个城镇,1600个乡村之前,在导致124万人背井离乡之前,统治中国的中共为什么不听取批评者的进言,反而对部分批评者监禁或是镇压??

中国的统治者(指中共)已经有了很多这种只忏悔一半的经验:一个突出的例子是 中共对文化大革命的批判。他们只说这场革命是 中共内部的极端派所犯的错误,却根本不承认这是一党专政的独裁政体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对过去错误的纠正必须根据当下的政治议程来解读。

最近对三峡大坝的批评,反映的可能是一个相对温和的政治议程,即:温家宝总理 对那些主张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提高水电比重的人士所做的反击。据说温氏极度质疑在中国西南的怒江上修建大坝的计划。如果他占得上风,中国会少一些类似于长 江那样被截断和损害的河流——这无疑是很好的;但是,中国那集权的、不能容忍异见的决策过程仍然会毫发无 损,而就是这种决策过程催生了三峡工程。

国务院就三峡大坝而发出的声明的同时,也承诺了将设置灾难预警系统、提高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修补河堤并帮助那数十万计的 被强制离乡背井的人民。换言之,政府的意思是说,中国人民可以依赖引发这些问题的政权体系去弥补这些问题。只要中共保持对权力的垄断,中国人民就别无选 择。

Monday, May 23, 2011

顾晓军:中国警方很傻很可爱zt

顾晓军:中国警方很傻很可爱

  中國警方,很傻、很可爱。

  谁也不许反对我,我能说出理由。不信?请看――

  五月十七日(星期二),艾未未的妻子路青,在接受香港苹果日报采访时说,她才是公司法人代表,如涉经济问题,当局应抓她,而不是艾未未。

  过了五天、二十二日,中國警方就托新华社转述:北京发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被发现巨额逃税,而且故意销毁会计凭证。

  “北京发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被发现巨额逃税,而且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与艾未未有什么关系呢?路青说了:“如涉经济问题,当局应抓她,而不是艾 未未”。中國警方是不是很傻?

  如果要说,中國警方不懂《公司法》、不懂“法人代表”的含义,那肯定是污蔑中國警方,是不是?可懂归懂,但中國警方就愿意犯傻、愿意叫人家拿把 柄,你有什么办法呢?

  我可没有污蔑中國警方的意思呵,我能证明:中國警方特爱犯傻。

  自2009年2月的“躲猫猫”后,中國警方,就一直带着我们网友玩各种不同死法,如:“睡觉死”、“洗澡死”、“发狂死”、“摔跤死”、“喝水 死”、“洗脸死”、“骷髅死”、“针刺死”……等等,大家还记得吧?

  我记得:在最频繁的时候,我们管这叫“每日一死”。

  都“每日一死”了,能不能歇歇呢?不能。中國警方坚持“每日一死”。直到赵作海事发,我亲率“中國网络民评官百人团”在博客中國做专题,上面发 话不让搞刑讯逼供,才休止。

  咋样?中國警方够傻的吧?

  傻,不能算缺点;中國警方的缺点,是可爱――你说,那“躲猫猫”都真相大白、都处理了,谁还会信“睡觉死”、“洗澡死”、“发狂死”、“摔跤 死”、“喝水死”、“洗脸死”、“骷髅死”、“针刺死”……呢?是不是?

  可,你不信是你的事;中國警方,就敢编、敢玩,你说可爱不可爱?

  艾未未这回惨了,犯在中國警方手上了。当然,这是艾未未的不对。

  如果要犯事,就是犯在国宝的手上,也不能犯在中國警方手上。艾未未,竟然不懂。不懂,怎么可以出来混呢?艾未未的不是。

  为啥犯在国宝手上也不能犯在中國警方手上呢?其一,犯在国宝的手上是政治犯,规格高;犯在中國警方手上是刑事犯,与小偷同类。重要的,是中國警 方很傻很可爱,你怎么跟他们玩?

  欢迎中國警方来抓我,我写过很多挺妓女的小说,可以嫖娼罪让我失踪。

  虽然,写过挺妓女的小说,不等于嫖过娼;过去嫖过娼,不等于现在嫖娼;嫖娼,也不等于犯罪……但,如果我失踪,一个多月后,中國警方一定会托新 华社转述:顾晓军被发现 嫖娼,而且写关于妓女的小说。

  中國警方,就是这么爱钻套、就是这么――很傻、很可爱。

  顾晓军 2011-5-22 于南京

  作者:顾晓军

刘瑜:我只是看到了一种别样的可能性 zt

刘瑜:我只是看到了一种别样的可能性 zt

发布时间:2011-05-19 09:26 作者:刘瑜、向南 字号: 点击:19441 次

/向南


  去见刘瑜,我是怀着足够的好奇心以及足够的“思想压力”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毕业,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3年剑桥大 学讲师经历,现在的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政治系副教授,《民主的细节》、《送你一颗子弹》等几本书的作者,集这诸多标签于一身的这个年轻女子,究竟会是什 么样子?


  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沉沉,一阵电闪雷鸣,被雨淋得湿漉漉的刘瑜推门进来,坐在了我的面前。这是清华大学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此前一天我们约好这个下 午在这里见面。她看上去要比照片中小巧一些,穿一件米色风衣,短发,戴着一对蓝色耳环,面带微笑,语速很快,约一个小时,就谈完了我要问的十几个问题。


  刘瑜说,她后来对当初答应的这个采访有点后悔了,因为最近接受了很多采访,“时政方面,该说的都说了,至少一段时间内,我的观点不会有大的修正和改 变。”而对于她自己,刘瑜认为“也没有什么好谈的,我是那种生活经历特别简单和平凡的人,就是从学校到学校到学校到学校。”


  这一天,网络上关于几件事情的发生正“民意”沸腾,先是药家鑫撞车杀人案一审宣判,接着又是李庄案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告一段落。刘瑜没有开微博,在她 看来,微博乃是一个“是非之地”,“所有的事情出来,大家都要去急迫地表态站队,如果站了非主流的队,有人骂你,更可笑的是,不表态也有人骂你;”而对于 她来说,“这种表态风没什么吸引力,我还是对更深入的说理更感兴趣。表态很容易,尤其是顺着网络主流民意去表态很容易,我总是觉得一件事情如果太容易做 到,就有点可疑。再说在很多公共事件上,我想表达的那个态度和声音已经有很多人在表达了,也不缺我这一个声音。”


  她有一个从不发言的马甲,有时会到微博上看一些信息。汹涌的民意让她心生警惕。“我昨天还和一位朋友说起药家鑫案,我说用民意来要挟司法,就算这个民 意是对的,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刘瑜说,“我看到过一篇文章的标题,大意是‘我们一定要用集体狂欢的方式处死一个人吗’,我很认同这个标题。”


  更愿意写思想领域斗争最尖锐的东西


  向南:你是去年从剑桥回来的吧,这段时间都做些什么?


  刘瑜:过去这半年左右,主要是写几篇论文,工作需要吧。


  向南:最近一篇专栏文章是写什么?


  刘瑜:最近几乎不写专栏了。我最近写的一篇文章,昨天在《南方周末》上发了,是给张宏杰写的书评。张宏杰写了一本《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我和他是挺 好的朋友。他约我写一个书评,我就着这个书评,对中国士大夫的那种“成圣”文化表达了质疑,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国家的运转来说,不需要什么悲壮的圣人,只 需要一个好的制度和一群正常人就可以了,士大夫们一腔热血用到了错误的地方了。


  再往前,那就有一段时间了,给《财经》写了一篇《民意与伪民意》。现在有很多民意调查,甚至是国外的第三方中立机构在中国做的调查,调查显示中国人对 体制的信任度很高、几乎高过任何国家,很多中国人尤其是自由派的知识分子认为这种调查肯定是假的。但据我所知,还真不是假的,至少不一定是假的。但对我来 说,这个虽然不是假民意,但它是伪民意,在一个封闭的言论和思想空间里形成的民意是不可信的。


  如果我每天听到的都是一种声音,一个信息,那么我的判断力就受到了操控,说难听点就是被洗脑了。这种时候,一旦信息放开,我的判断可能会飞快变化。真 正的民意,民众真正的价值观和一个国家真正的政治文化,应该是相当稳定的,不会飞快变化。


  向南:选择一个话题的标准是什么?什么话题能引起你写作的兴趣?


  刘瑜:之前在美国和英国写的时候,是刻意介绍一些在当地政治生活的细节,因为我在那边看到的很多东西是国内很多人看不到的,等于我有一个地域的优势, 所以我利用一下那个优势。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从来不觉得自己仅仅是在“倒卖”一些小故事、小常识什么的,貌似平淡生活中真正重要的的信息,你是不可能“看 到”的,你必须去“发现”,而这种发现的眼光,是与你的知识积累、判断能力乃至正义感联系在一起的。


  回国之后,我对那边的生活失去了感性的接触,所以我更直接地写些说理性的东西,而不再借助“国外的生活”去通过讲故事来说理。要说选择一个话题的标 准,我刚才也说了,我不愿意去做太容易的事情,那种“别人也能做好的事情”,我喜欢给自己找难题,所以我不大写纯表态的东西,更愿写有点知识性和信息量的 东西;另外,我也不大去写大家共识度很高的话题,更愿意去挖掘一些争议性较大、又容易引起思想混乱的问题来写。


  比如之前我写的一篇也是和民意有点关系的,叫《肩负自由的疲惫》。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这样民主制度相对成熟的国家,总统、首 相、总理们的支持率近来往往只有百分之三四十,相比之下,像俄罗斯,它是个半威权国家,委内瑞拉也是半威权国家,政府支持率要高得多,这能说明民主国家政 府成就不如威权国家吗?这其实就是我刚才说的,当政府操控媒体报道的内容与方式时,民意是不可信的。而当一个国家选择了一种自由的言论环境和民主的生活方 式的时候,它带来的后果就是,这个国家的政治家反而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指责和批评,这就是肩负自由的疲惫。


  我帮他们打开了一些视野


  向南:最近看的哪本书让你印象深刻?


  刘瑜:最近在写论文,翻了不少书。最近印象比较深的,是《专制与民主的经济起源》,一个哈佛的政治学家和一个MIT的经济学家合写的。印象比较深刻的 原因,是这本书大部分我基本看不懂,只能看懂前言和结论,因为里面全是些博弈模型什么的。我始终觉得中国和国外学术的差距,在于——就是柴静说过的——中 国聪明人不少,但是乐于下笨功夫的少。你看国外的很多学术著作,他最后得出来的可能是一个很小的结论,比如这本书,之所以民主化会发生是因为当权者意识到 了革命的危险云云,但是他用大量的案例、数据和模型来说明这个观点。这可能和很多人靠直觉得出来的结论是一样的,但是靠大量的数据、论据和模型得出的结 论,可靠程度是不一样的。一旦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可靠性,说白了就是坚实的论据,这种知识才能积累。直觉到直觉是不能积累的,只能停留在“我觉得”、“你 觉得”的层面上。经常看这种书,就会有一种震撼,人家可以把一个东西做的这么精致,这么漂亮,这么严谨,在中国学者里很少看到这样的敬业。


  向南:你在网上有很多粉丝,对这种现象如何看?他们好像不仅仅是在追逐娱乐明星。


  刘瑜:我没有把粉丝特别当一回事,因为我感觉他们也没把我特别当回事。我所谓的粉丝,其实并不是把我个人作为一个偶像来看,他们只是对我所感兴趣的那 些问题恰好同时产生了兴趣而已,比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正义的问题,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感想什么的。我不认为我有很多那种“无脑粉丝”,就是 说我在博客或微博上写一个“啊,起床了”,就有500条跟帖,我没有那种粉丝。


  向南:当时怎么会考虑从英国回来?


  刘瑜:最大的原因就是在那边太寂寞了,可交流的人很少,在纽约和波士顿的时候还好一点,人来人往还多一点,世界还大一点。剑桥就是一个小大学城,中国 研究也非常薄弱,你关心的问题也没什么人关心。我也没觉得国内的生活有多么多么好,但是回国以后跟人交往更自然了,坐那跟人吃饭也不用刻意找话题还总是有 话说,在国外跟人交流累,背景知识不同,听人说话累,自己说话也累,吃餐饭象是在劳动。


  孩子的思想没能量,一定是上辈人出了错


  向南:你在清华的学生是什么样子的?他们会很关心政治话题吗?


  刘瑜:我现在基本上没怎么教课,因为我们系是一个新系,没有自己的学生。有一些公共选修课,或者是帮别的系上个一两节,我一共才上过六七次课,因此对 他们还不是特别了解。


  向南:在跟他们同龄时,你也是很关注时政吗?


  刘瑜:我上本科的时候,从来不关心时政。那时候比较关心文学,是一个文艺青年。前段时间蒋方舟写了一封信,其实我还没读,但在微博上看见有人转载里面 的只言片语,大概意思是说周围的同学都不怎么关心时政,大家好像都比较冷漠,生活在很自我的世界里。这种事情对我来说,可能因为我是个长者,会持更宽容的 态度,因为一个人在想什么是和他的思想资源有关系的,如果大多数的学生,他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什么人引导他去读教科书以外的书,去关注那些主流媒体以外的东 西,去接触一些另类的知识的话,怎么可能指望突然之间,思想从天上掉下来砸中他,让他变成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而且思想充满火花的人?


  回想我在上大学时,身边没有什么人去启发我真正面对和反思我周围的世界,最多就是,流行读尼采,读萨特,或者国内的作者象余华、王朔、海子什么的,我 也跟着去读。但那种阅读就是在赶时髦而已,它并不真正改变我观察世界的角度,也不撼动我的价值观。所以,那个时候我没有什么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我并不觉得 是我自己的错。现在有很多小孩也是这样。蒋方舟是个特例,她毕竟成名早,有校园外自己的圈子,接触面大,思考的东西会多一点。但是,很多清华的小孩,他一 年前还是在一个县城里读那种八股文式的教科书,刚刚到北京来,会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甚至有点自卑,让他抱着一种特别自信甚至是有点亢奋的心态去批判体 制,我认为对大部分孩子来说,这个要求有点太高了。再说要批判,这个姿态不难,难的是给这个姿态配上能力,大多数小孩,他们真的有那种知识上的积累来作出 真正有力的批判吗?没有能力先有姿态,未必是好事。我在清华也上过几次大课,我从那些孩子的眼神中看得出来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只是他们很少碰到浇灌他们好 奇心的思想资源而已。90后这代孩子,如果他们显得颓靡或是思想没有能量,一定是上辈人出了错,而不是他们出了错。


  向南:从你本人来说,也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与视野的开阔才慢慢变化的?


  刘瑜:对。年轻的时候你越可以怪环境,年龄大了你就不能怪环境了,至少不能仅仅怪环境了。小时候无知,你可以说他的蒙昧是环境塑造的。但是我在美国了 解到的很多留学生,我们这种70后,他在那边完全有条件接触不同信息,了解不同的思想,用一种更开放的眼光去看待中国和世界,但是他选择自我封闭。有一类 人,脑子里有很多成见,为了捍卫这种成见,他对世界有一种选择性的失明,这样的人就不能再用环境为自己开脱了。


  向南:我知道你是江西人,刚才你谈到一些孩子从小地方来到北京,是你自己的切身感受吗?


  刘瑜:是。我是江西鄱阳人,在那里待到10岁,然后搬家到另一个城市,16岁来北京上大学。我是个适应力特别差的人,小时候搬家,后来到北京,出国, 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适应很久。刚到北京时,很仰望周围的世界,很多东西对于我来说是完全新鲜的。我记得刚上大学时,有个北京的同学议论老师,用了一句脏话, 我当时特别震撼,觉得一个学生怎么能这样说老师。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学校里不这么说老师好像不正常。


  我看到了别样的可能性


  向南:《民主的细节》一共卖了多少本?


  刘瑜:最后卖了多少,我不是很清楚,我最后一次听说,大约是三五个月以前吧,也就是十多万册,现在估计最多也不会超过十五万册,和真正的畅销书肯定没 法比,但和一般的社科人文类图书来比,卖得还可以。让我比较高兴的是,虽然没有卖那么多,但是它卖给了“对”的人。


  据我所知,很多学生在看这本书,甚至体制内的一些官员在看这本书。对我来说,这是好事。我不愿做个仅仅给“自由派”写书的“自由派”,或者给“学者” 写书的“学者”,那样没意思,我更愿意写东西给那些内心真的有困惑但没有“立场”的人看,因为我尊重他们的困惑。我觉得卖给对的读者比卖给更多的读者更重 要,象学生、体制内的人,这些人对社会的变化起到一个很大的杠杆作用。


  向南:在你看来,这本书为什么会那么受欢迎?


  刘瑜:因为中国在一个十字路口上,大家都知道这个体制有很多问题,但是又不知道该往何处去,很多人需要别人给他一个清晰的信号,告诉他有什么其他的可 能性存在,我这本书就是讲述另一种可能性。另外我这本书是用一种读者能够接受的语言和道理来表达观点,这点很重要,你要跟谁讲道理,你就要尽量用他能接受 的语言和方式来说理——那种学者式的炫技、掉书袋,我也会,我不用,因为我觉得尊重对方的思维方式比自我陶醉重要。这不单单是一个语言尽量清晰易懂的问 题,而且是,你的理论预设、道德预设必须很“薄”,别人才会接受你的观点——你上来就说我们要自由、我们要民主,人家肯定不干,你要说,我们希望穷人的孩 子上学不受歧视、公民的纳税不给拿去买鲍鱼鱼刺了,人家才能接受。我觉得我的书能够被接受,就是因为它基本恪守从很“薄”的道德预设和理论预设出发去讲道 理。


  中国有一种特别不好的现象,就是“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比如有人说美国不是也把那个阿桑奇给审判了,他们的言论自由是虚伪的,所谓的自由法治是骗 人的,这就模糊了95%的自由和5%的自由的区别,他们不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只要不是100%的自由,就都叫“不自由”,于是“天下乌鸦一般 黑”。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我说的,“使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我想用这本书来传达一个信息,有些制度是不完美的,但是不完美和不完美是不一样的,一种不完 美比另一种不完美更不完美一些。


  向南:这本书收集的是你留美期间所写的文章,在美国七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瑜:很多人把《民主的细节》当做一个启蒙的东西,对于我来说,更大的收获是自我启蒙。写这本书的时候,它强制我去看待美国政治生活很多很细节的东 西,比如以前我对美国的政治捐款制度不大了解,或是隐隐约约知道一点,没有很细的去了解,因为写这个专栏,我就去看了很多东西,了解了很多美国政治生活中 的细节 。


  启蒙这个词显得有点居高临下,我不愿意用这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说话,倒不是出于防御性的谦虚,而是,我所告诉你的道理,我自己也无非是早几年明白而 已。因为我出国了,看到听到很多人没有机会看到的东西,我没有资格觉得自己特别牛逼或者什么。以前看到一个人写的一句话特别好:启蒙是一种出走,是去引领 大家看到一种别样的可能性。那种可能性不一定更好,不一定更对,但是至少让人们知道生活还有其他的可能性,而不是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反过来讲,如 果有美国人把很多中国的东西写出来,给美国人看,那也是一种启蒙。对于头脑开放的人,至少可以停下来,思考一下,“生活本不必然如此”。我在美国七年,后 来在欧洲三年,这十年下来,我看到了别样的可能性,对于我来说,我因此活得更明白了一点,活得明白对我来说很重要。


  (未刊稿)


来源: 共识网转自向南博客 | 来源日期:2011-05-18

刘瑜 拒绝谄媚的人最令人欣赏

标签:

杂谈

分类: 封面人物
,是正义。没有正义基础的和谐、幸福、稳定、发展都只是“统治术”而已。对于个 人,是尊严,每个人都应被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一头只追求吃好睡好的猪,吃鲍鱼开宝马挎LV的猪它也还是猪。 人物周刊:你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刘瑜:由于缺乏沟通渠道,这个国家逐渐从价值观念上分裂为两个板块,各自极端化,最后矛盾只能以动荡、战乱的方式来解决。 (相关报道见本刊2010年第34期) 精神上,她也许是个贵族,但不甘做独善其身的精英。生活中,她可能是个平民,却拒绝当随波逐流的庸众。好书未必畅销,正如畅销书未必好。好学者未必出名, 正如出名者未必好。恰巧,她成为了一个出名的好学者,写了本畅销的好书。这是她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本刊记者 施雨华 发自 北京

因为前者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的?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刘瑜:如果“领袖气质”是指“振臂高呼,一呼百应”的气质,那我其实挺讨厌领袖气质的。我还是觉得理性、宽容、敬业、认真、拒绝任何形式谄媚的人最令人欣 赏。 非要举例的话,我的同龄人里,我比较爱读郭凯、张宏杰写的东西,他们不立场先行,不杀气腾腾,愿意花很大的功夫去支持一个很小的结论。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刘瑜:每个人都尽到遵守交通规则的责任,才有每个人出行畅通的自由,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专制制度下人们缺少自由,其实专制制度的另一个 坏处就是,人人都可以过不负责任的生活——因为一切都可以“怪政府”。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电影? 刘瑜:每个阶段不一样。最近我发现自己表达观点时,十分频繁地引用RonaldInglehart的《现代化,文化变化和民主》一书。电影方面, 《TheRoad》是我一年多前看的,当时不觉得那么好,但后来始终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大约因为它提醒了我文明的脆弱性。 人物周刊: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刘瑜:对于一个国家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刘瑜:基本满意。有不够满意之处一般也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环境的问题。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心 得?

刘瑜:没觉得自己取得了什么成就,始终觉得 只是释放了自己所能并应该释放的能量的一小半,绝大部分能量被自己的懒散、焦虑、拖延消耗掉了,就像一个政府的财政大多被政府机构运行成本消耗掉了。

因为前者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的?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刘瑜:如果“领袖气质”是指“振臂高呼,一呼百应”的气质,那我其实挺讨厌领袖气质的。我还是觉得理性、宽容、敬业、认真、拒绝任何形式谄媚的人最令人欣 赏。 非要举例的话,我的同龄人里,我比较爱读郭凯、张宏杰写的东西,他们不立场先行,不杀气腾腾,愿意花很大的功夫去支持一个很小的结论。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刘瑜:每个人都尽到遵守交通规则的责任,才有每个人出行畅通的自由,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专制制度下人们缺少自由,其实专制制度的另一个 坏处就是,人人都可以过不负责任的生活——因为一切都可以“怪政府”。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电影? 刘瑜:每个阶段不一样。最近我发现自己表达观点时,十分频繁地引用RonaldInglehart的《现代化,文化变化和民主》一书。电影方面, 《TheRoad》是我一年多前看的,当时不觉得那么好,但后来始终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大约因为它提醒了我文明的脆弱性。 人物周刊: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刘瑜:对于一个国家人物周 刊:对你父母和他们的成长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刘瑜:对包括父母在内的他人,我都尽量抱 “同情性理解”的态度,虽然未必会同意他们的观点。

,是正义。没有正义基础的和谐、幸福、稳定、发展都只是“统治术”而已。对于个人,是尊 严,每个人都应被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一头只追求吃好睡好的猪,吃鲍鱼开宝马挎LV的猪它也还是猪。 人物周刊:你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刘瑜:由于缺乏沟通渠道,这个国家逐渐从价值观念上分裂为两个板块,各自极端化,最后矛盾只能以动荡、战乱的方式来解决。 (相关报道见本刊2010年第34期) 精神上,她也许是个贵族,但不甘做独善其身的精英。生活中,她可能是个平民,却拒绝当随波逐流的庸众。好书未必畅销,正如畅销书未必好。好学者未必出名, 正如出名者未必好。恰巧,她成为了一个出名的好学者,写了本畅销的好书。这是她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刘瑜:时代又不是一个人,我对它没什么可说的。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的最大问题是什 么?

因为前者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的?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刘瑜:如果“领袖气质”是指“振臂高呼,一呼百应”的气质,那我其实挺讨厌领袖气质的。我还是觉得理性、宽容、敬业、认真、拒绝任何形式谄媚的人最令人欣 赏。 非要举例的话,我的同龄人里,我比较爱读郭凯、张宏杰写的东西,他们不立场先行,不杀气腾腾,愿意花很大的功夫去支持一个很小的结论。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刘瑜:每个人都尽到遵守交通规则的责任,才有每个人出行畅通的自由,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专制制度下人们缺少自由,其实专制制度的另一个 坏处就是,人人都可以过不负责任的生活——因为一切都可以“怪政府”。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电影? 刘瑜:每个阶段不一样。最近我发现自己表达观点时,十分频繁地引用RonaldInglehart的《现代化,文化变化和民主》一书。电影方面, 《TheRoad》是我一年多前看的,当时不觉得那么好,但后来始终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大约因为它提醒了我文明的脆弱性。 人物周刊: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刘瑜:对于一个国家

刘瑜:这不一定是我们这代人的问题,但我确 实觉得很多同龄人对世界缺乏知识上的好奇心。他们有立场、态度,也不乏同情心甚至斗志,但较少表现出求知的乐趣,以及搁置结论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

这不仅仅是个人趣味问题,一定的政治观念是和一定的知识论相联系的。政治上的宽容以知识上的谦逊为基础。一个无 知但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可能还不如一个无知但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为前者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 袖气质”的?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是正义。没有正义基础的和谐、幸福、稳定、发展都只是“统治术”而已。对于个人,是尊 严,每个人都应被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一头只追求吃好睡好的猪,吃鲍鱼开宝马挎LV的猪它也还是猪。 人物周刊:你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刘瑜:由于缺乏沟通渠道,这个国家逐渐从价值观念上分裂为两个板块,各自极端化,最后矛盾只能以动荡、战乱的方式来解决。 (相关报道见本刊2010年第34期) 精神上,她也许是个贵族,但不甘做独善其身的精英。生活中,她可能是个平民,却拒绝当随波逐流的庸众。好书未必畅销,正如畅销书未必好。好学者未必出名, 正如出名者未必好。恰巧,她成为了一个出名的好学者,写了本畅销的好书。这是她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刘瑜:如果“领袖气质”是指“振臂高呼,一 呼百应”的气质,那我其实挺讨厌领袖气质的。我还是觉得理性、宽容、敬业、认真、拒绝任何形式谄媚的人最令人欣赏。

非要举例的话,我的同龄人里,我比较爱读郭凯、张宏杰写的东西,他们不立场先行,不杀气腾腾,愿意花很大的功夫 去支持一个很小的结论。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 个?

,是正义。没有正义基础的和谐、幸福、稳定、发展都只是“统治术”而已。对于个人,是尊 严,每个人都应被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一头只追求吃好睡好的猪,吃鲍鱼开宝马挎LV的猪它也还是猪。 人物周刊:你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刘瑜:由于缺乏沟通渠道,这个国家逐渐从价值观念上分裂为两个板块,各自极端化,最后矛盾只能以动荡、战乱的方式来解决。 (相关报道见本刊2010年第34期) 精神上,她也许是个贵族,但不甘做独善其身的精英。生活中,她可能是个平民,却拒绝当随波逐流的庸众。好书未必畅销,正如畅销书未必好。好学者未必出名, 正如出名者未必好。恰巧,她成为了一个出名的好学者,写了本畅销的好书。这是她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刘瑜:每个人都尽到遵守交通规则的责任,才 有每个人出行畅通的自由,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专制制度下人们缺少自由,其实专制制度的另一个坏处就是,人人都可以过不负责任的生活—— 因为一切都可以“怪政府”。

因为前者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的?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刘瑜:如果“领袖气质”是指“振臂高呼,一呼百应”的气质,那我其实挺讨厌领袖气质的。我还是觉得理性、宽容、敬业、认真、拒绝任何形式谄媚的人最令人欣 赏。 非要举例的话,我的同龄人里,我比较爱读郭凯、张宏杰写的东西,他们不立场先行,不杀气腾腾,愿意花很大的功夫去支持一个很小的结论。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刘瑜:每个人都尽到遵守交通规则的责任,才有每个人出行畅通的自由,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专制制度下人们缺少自由,其实专制制度的另一个 坏处就是,人人都可以过不负责任的生活——因为一切都可以“怪政府”。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电影? 刘瑜:每个阶段不一样。最近我发现自己表达观点时,十分频繁地引用RonaldInglehart的《现代化,文化变化和民主》一书。电影方面, 《TheRoad》是我一年多前看的,当时不觉得那么好,但后来始终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大约因为它提醒了我文明的脆弱性。 人物周刊: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刘瑜:对于一个国家人物周 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电影?

刘瑜:每个阶段不一样。最近我发现自己表达 观点时,十分频繁地引用因为前者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的?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刘瑜:如果“领袖气质”是指“振臂高呼,一呼百应”的气质,那我其实挺讨厌领袖气质的。我还是觉得理性、宽容、敬业、认真、拒绝任何形式谄媚的人最令人欣 赏。 非要举例的话,我的同龄人里,我比较爱读郭凯、张宏杰写的东西,他们不立场先行,不杀气腾腾,愿意花很大的功夫去支持一个很小的结论。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刘瑜:每个人都尽到遵守交通规则的责任,才有每个人出行畅通的自由,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专制制度下人们缺少自由,其实专制制度的另一个 坏处就是,人人都可以过不负责任的生活——因为一切都可以“怪政府”。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电影? 刘瑜:每个阶段不一样。最近我发现自己表达观点时,十分频繁地引用RonaldInglehart的《现代化,文化变化和民主》一书。电影方面, 《TheRoad》是我一年多前看的,当时不觉得那么好,但后来始终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大约因为它提醒了我文明的脆弱性。 人物周刊: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刘瑜:对于一个国家Ronald Inglehart的《现代化,文化变化和民主》一书。电影方面,《The Road因为前者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力。 人物周刊: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称得上是有“领袖气质”的?你的同龄人中够得上青年领袖的还有谁? 刘瑜:如果“领袖气质”是指“振臂高呼,一呼百应”的气质,那我其实挺讨厌领袖气质的。我还是觉得理性、宽容、敬业、认真、拒绝任何形式谄媚的人最令人欣 赏。 非要举例的话,我的同龄人里,我比较爱读郭凯、张宏杰写的东西,他们不立场先行,不杀气腾腾,愿意花很大的功夫去支持一个很小的结论。 人物周刊:责任和个人自由,你最看重哪一个? 刘瑜:每个人都尽到遵守交通规则的责任,才有每个人出行畅通的自由,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专制制度下人们缺少自由,其实专制制度的另一个 坏处就是,人人都可以过不负责任的生活——因为一切都可以“怪政府”。 人物周刊: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一部电影? 刘瑜:每个阶段不一样。最近我发现自己表达观点时,十分频繁地引用RonaldInglehart的《现代化,文化变化和民主》一书。电影方面, 《TheRoad》是我一年多前看的,当时不觉得那么好,但后来始终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大约因为它提醒了我文明的脆弱性。 人物周刊: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刘瑜:对于一个国家》是我一年多前看的,当时不觉得那么好,但后来始终在脑子里挥之不去,大约因为它提醒 了我文明的脆弱性。

人物周刊:你觉得什么是最重要的?

本刊记者施雨华发自北京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刘瑜:基本满意。有不够满意之处一般也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环境的问题。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心得? 刘瑜:没觉得自己取得了什么成就,始终觉得只是释放了自己所能并应该释放的能量的一小半,绝大部分能量被自己的懒散、焦虑、拖延消耗掉了,就像一个政府的 财政大多被政府机构运行成本消耗掉了。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的成长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刘瑜:对包括父母在内的他人,我都尽量抱“同情性理解”的态度,虽然未必会同意他们的观点。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刘瑜:时代又不是一个人,我对它没什么可说的。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刘瑜:这不一定是我们这代人的问题,但我确实觉得很多同龄人对世界缺乏知识上的好奇心。他们有立场、态度,也不乏同情心甚至斗志,但较少表现出求知的乐 趣,以及搁置结论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 这不仅仅是个人趣味问题,一定的政治观念是和一定的知识论相联系的。政治上的宽容以知识上的谦逊为基础。一个无知但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可能还不如一个无 知但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刘瑜:对于一个国家,是正义。没有正义基础 的和谐、幸福、稳定、发展都只是“统治术”而已。对于个人,是尊严,每个人都应被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一头只追求吃好睡好的猪,吃鲍鱼开宝马挎LV的猪它也还是猪。

人物周刊:你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本刊记者施雨华发自北京 人物周刊:你对自己的现状满意吗? 刘瑜:基本满意。有不够满意之处一般也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环境的问题。 人物周刊:对你今天取得的成就,有什么心得? 刘瑜:没觉得自己取得了什么成就,始终觉得只是释放了自己所能并应该释放的能量的一小半,绝大部分能量被自己的懒散、焦虑、拖延消耗掉了,就像一个政府的 财政大多被政府机构运行成本消耗掉了。 人物周刊:对你父母和他们的成长年代,你怎么看?你理解他们吗? 刘瑜:对包括父母在内的他人,我都尽量抱“同情性理解”的态度,虽然未必会同意他们的观点。 人物周刊:你对这个时代有什么话不吐不快? 刘瑜:时代又不是一个人,我对它没什么可说的。 人物周刊:你觉得你的同龄人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刘瑜:这不一定是我们这代人的问题,但我确实觉得很多同龄人对世界缺乏知识上的好奇心。他们有立场、态度,也不乏同情心甚至斗志,但较少表现出求知的乐 趣,以及搁置结论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 这不仅仅是个人趣味问题,一定的政治观念是和一定的知识论相联系的。政治上的宽容以知识上的谦逊为基础。一个无知但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可能还不如一个无 知但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刘瑜:由于缺乏沟通渠道,这个国家逐渐从价 值观念上分裂为两个板块,各自极端化,最后矛盾只能以动荡、战乱的方式来解决。

(相关报道见本刊2010年第34期)

精神上,她也许是个贵族,但不甘做独善其身 的精英。生活中,她可能是个平民,却拒绝当随波逐流的庸众。好书未必畅销,正如畅销书未必好。好学者未必出名,正如出名者未必好。恰巧,她成为了一个出名 的好学者,写了本畅销的好书。这是她的幸运,也是我们的幸运。

Friday, May 20, 2011

刘晓原律师:艾未未被“监视居住”,还涉嫌两个罪名?zt

刘晓原律师:艾未未被“监视居住”,还涉嫌两个罪名?

艾未未被“监视居住”,还涉嫌两个罪名?
刘晓原律师 发表时间:2011-5-21 0:01:00

【文汇网讯】据新华社报道,新华社记者从北京市公安机关获悉,经公安机关对艾未未涉嫌经济犯罪一案进行侦查,现已初步查明,艾未未实际控制的北京发课文化 发展有限公司存在逃避缴纳巨额税款,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等犯罪行为。在艾未未被依法监视居住期间,公安机关依法保障了其会见共同居住人等权利。 http://news.wenweipo.com/2011/05/20/IN1105200103.htm

新华社的报道,无非是想告诉外界三个方面信息:1、由艾未未实际控制的北京发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涉嫌两个罪名,一个是涉嫌逃税罪(《刑法》修正案七,刑法 第201条),另一个是涉嫌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刑法》修正案,刑法第162条);2、艾未未已被采取了“监视居住”强制措施;3、依法保障了其会见共 同居住人权利,即指在5月15日允许路青会见艾未未。

从报道中可知,这两个涉嫌的罪名,是指北京发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涉嫌犯罪,即单位涉嫌犯罪。依照〈刑法〉规定,犯罪主体有两个,一个是自然人犯罪,一个是 单位犯罪。

按照法律规定,单位构成犯罪,对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处以刑罚,对单位则处以罚金。发课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路青,但警方指控艾未未是公司实际控制人。

按照《刑法》第201条(修正案七)中“逃税罪”的规定,逃税金额较大的,刑期三年以下,并处罚金;逃税金额巨大的,刑期是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并处罚金。 但是,只要补缴了税款和罚金,可不追究刑事责任。

按照《刑法》第162条之一(修正案)中“隐匿、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的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 者单位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注:警方只是指控公司故意销毁会计凭证,故涉嫌罪名为“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如果销毁会计凭证的情节不严重,则 不以犯罪论处,不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监视居住问题。按照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办案机关所在地(指市、县内)有固定的住处,监视居住就应在其固定住处进 行。如犯罪嫌疑人没有固定住处,就要为其指定居所进行“监视居住”。但艾未未在北京是有固定住处,因此,监视居住就应在其家中进行。

同样是按照《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的规定,如犯罪嫌疑犯在公安机关指定居所里被监视居住,原来与其共同居住的人(指原住在一起的家属)可以会 见,聘请的律师也可会见。

按报道所称,警方指控艾未未公司涉嫌两个罪名,且指控的逃税金额巨大,假使指控成立,有可能会被数罪并罚,看来问题变得严重化了。

但是,仅从报道中透露的消息,还是难以准确判断指控的会是两个罪名。如果销毁会计凭证是出于逃税目的,行为虽然触犯了两个罪名,但这是属于牵连犯,应择一 重罪判处,而不能数罪并罚。逃税金额巨大,最高刑期是七年,销毁会计凭证罪,最高刑期是五年。假使属于牵连犯,应按逃税罪判处。但逃税罪,只要补缴税款和 缴纳罚金,是不用再承担刑事责任。可我还是担心司法机关会用两罪名指控,不会放过销毁会计凭证罪。因为他们难以左右逃税罪,除非不补缴税款和罚款。

艾未未被带走后,税务机关就对公司账务进行调查,如今一个多月了,不知为何还没有出结论?

(注:由于没有介入案件,但既便介入了,在侦查阶段律师也看不到案卷。因此,上述所作的分析,只是依报道的内容,按法律规定作判断,很可能不准确, 在引用时请注意。)

4214948278400391962 5520178134936684996?l=loveaiww.blogspot  刘晓原律师:艾未未被“监视居住”,还涉嫌两个罪名?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百度在美国被起诉 因为信息被屏蔽zt

几名纽约居民19日就百度公司和中国政府在网上“屏蔽”其发布的信息向美地方法院提起诉讼。对此,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政府依法管理互 联网属于主权行为,外国法院没有管辖权。

China, Baidu Sued In U.S. For Internet Censorship


By Jonathan Stempel

NEW YORK (Reuters) - Eight New York residents sued Baidu Inc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n Wednesday, accusing China's biggest search engine of conspiring with its rulers to censor pro-democracy speech.

The eight pro-democracy activists claim violations of the U.S. Constitu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plaintiffs' lawyer, the suit is the first of its type. In an unorthodox move it names not only a company but also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s defendants.

The lawsuit was filed more than a year after Google Inc declared it would no longer censor search results in China, and rerouted Internet users to its Hong Kong website.

Baidu spokesman Kaiser Kuo declined to comment.

China's Foreign Ministry, when asked about the lawsuit, said that China "guarantees Chinese citizens' freedom of exp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law."

"The wa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nages the Interne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accords with international norms and is a sovereign matter," ministry spokeswoman Jiang Yu told a regular news briefing on Thursday in Beijing.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law, foreign courts have no jurisdiction."

According to the complaint filed in the U.S. District Court in Manhattan, Baidu acts as an "enforcer" of policies by the ruling Communist Party in censoring such pro-democracy content as references to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military crackdown.

This censorship suppresses the writings and videos of the plaintiffs to the extent that the materials do not appear in search results, the complaint said.

It also violates U.S. laws because the censorship affects searches here, according to the complaint.

"We allege a private company is acting as the arm and agent of a foreign state to suppress political speech, and permeate U.S. borders to violate the First Amendment," Stephen Preziosi, the lawyer for the plaintiffs, said in an interview.

Preziosi said the alleged censorship also violates federal and New York civil rights laws, as well as New York's human rights law, on the grounds that "an Internet search engine is a public accommodation, just like a hotel or restaurant."

The lawsuit seeks $16 million in damages, or $2 million per plaintiff, but does not seek changes to Baidu's policies.

"It would be futile to expect Baidu to change," Preziosi said. The plaintiffs live in the borough of Queens in New York City and on Long Island.

China's Internet censorship practices are viewed as reflecting its belief that keeping a tight grip on information helps the government maintain control. There have been mounting concerns in China that open dissent on the Internet could contribute to destabilizing the country.

Searches for terms deemed sensitive by Chinese censors are routinely blocked, and search engines such as Baidu voluntarily filter searches.

China also blocks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Facebook, Flickr, Twitter and Google's YouTube, and President Hu Jintao has called for additional oversight and "mechanisms to guide online public opinion." [ID:nN06117714]

Google effectively pulled out of China last spring by redirecting inquiries on its main Chinese-language search page to a website in Hong Kong, avoiding direct involvement in any censorship by 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

Renren Inc, which went public on May 4 and runs a social networking site promoted as the "Facebook of China," has warned that its business could be shut down if it failed to comply with prohibitions on content. That would include material that could be considered to impair China's national dignity or was "socially destabilizing."

Baidu's 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s closed up 3 cents on Wednesday at $131.84 on the Nasdaq. They are up almost four-fold since the company went public in 2005.

The case is Zhang et al v. Baidu.com Inc et al, U.S. District Court, Southern District of New York, No. 11-03388.

(Additional reporting by Clare Baldwin and Alina Selyukh, Melanie Lee in Shanghai, and Ben Blanchard in Beijing; Editing by Nick Macfie)

Copyright 2011 Thomson Reuters. Click for Restrictions

Thursday, May 19, 2011

Tuesday, May 17, 2011

Flipboard 的CEO称被中国正式屏蔽zt

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Flipboard 的CEO称被中国正式屏蔽

核心提示:中国已经正式屏蔽了Flipboard,与此同时其国内已冒出了同类的山寨产品。

原文来源: Penn-Olson, 2011/5/15

原文链接: http://goo.gl/wen4H

译者: S.M.

校对: 南山

Flipboard CEO迈克麦克库伊推特上写道:中国已经正式屏蔽了Flipboard,而其国内已冒出了同类的山寨产品。与此同时我们都在质疑中国政府,它到底想要在此类事情上走多远?

Flipboard ipad 2010年度软件,据称在中国已经被屏蔽。原因目前尚不 清楚,正如迈克麦克库伊 techcrunch @alexia所说的那样:

“目前还不清楚此事的细节,刚刚听说了(这个情况),很多中国朋友过去一直在愉快地使用我们的软件。我们不得不研究接下来的对 策。”

Facebook 推特已经被中国政府的防火长城屏蔽,flipbook通过其在美国的服务器,实际上起到代理服务器的作用,使得在中国的人们能够登入这两个社交网站。亚马逊公司的kindle也是一个类似的工具,因为它的whispernet允许用户无限制地浏览因特网——至少是在kindle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由地上网冲浪。

像其他受欢迎的产品一样,Flipboard在中国也有大量的山寨替代品,technote总结说在中国Flipboard也许是拥有最多山寨仿品的ipad程序。

迈克麦克库伊在推特上说:“墙的共性就是它们无一例外终将倒塌。”

我们刚给Flipboard的一个联系人发了邮件,看看是否能得到更多关于此事的信息。我们将会随时公布有关的新消息。

更新:Flipboard团队的一名成员今天早上说:“[我们正]在努力查找我们被屏蔽的程度和范围。目前看来,拜防火长城所赐,我们的整个应 用似乎都已经被屏蔽。”


Access To iPad App Flipboard Compromised In China

As of today certain aspects of the Flipboard experience have been blocked for Chinese users, at the very least access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according to Flipboard CEO Mike McCue. While direct access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is routinely blocked in China, the Flipboard app talked to its own US-based servers, which in turn talked to Twitter and Facebook so this block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Lots of folks in China had been using us happily until now,” McCue said, “Guess we had unwittingly poked a hole in their wall which has now been shut down… Presumably unless we block Facebook and Twitter ourselves in China.” The iPad app is still available in the Chinese app store.

McCue tells me that it’s still unclear if you can access Google Reader, Instagram or Flickr from China and that we’ll know more in the morning about what exactly is going on.

While McCue says that a small percentage of the app’s users are Chinese, Chinese clones like Tencent’s ICare, MagSina and the NetEase Reader are quite popular. Flipboard itself recently raised $50 million on a $200 million valuation.

Says McCue on the clones, “They are complete replicas visually (though they are super slow performance wise),” begging the question, ”Do the Chinese censor US services to protect their regime or to protect their market?”

Update from McCue:

“I can now confirm Flipboard itself is being blocked. All services (not just Facebook and Twitter) no longer work. [Users] used to be able to login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using VPN. Now with our servers blocked, even if you had successfully logged in, we can’t show data. Also, users who had setup Flipboard from outside china used to be able to use Facebook and Twitter when within china. That is no longer the case.”

Monday, May 16, 2011

中国封锁网上有关艾未未的报刊社论zt

2011年5月16日 星期一

中国封锁网上有关艾未未的报刊社论

人们来 到四川省北川县城遗址悼念地震遇难者。【图片来源:EPA

核心提示:《南 方都市报》纪念四川地震周年的社论以故意为之的方式谈及了目前被拘押的艺术家艾未未,并因此被从网上撤下。

原文来源: 英国《卫报》, 2011512

原 文链接: http://goo.gl/Tc6YY

译 者: uestc.stu

校对: 南山

周四是四川地震三周年的纪念日。一篇大胆的社论以显而易见的方 式提及了目前正被拘禁的艺术家--艾未未,因此,被从其报社的网站上撤下。

这篇文章出自以“敢言”著称的《南方都市报》,隐约提到了艾未未 和另一位活动家谭作人为地震遇难者所做的工作。谭作人因收集整理死于地震中校舍垮塌的学生名单已被监禁。

据估计,2008年五月袭击西南省份四川的里氏7.9级地震共造 成约9万人遇难或失踪。但当局严禁关于学校有大量学生遇难的讨论,而当学生家长的抗议活动影响扩大时,当局便对他们进行骚扰。许多人 指责 “豆腐渣”式的校舍质量是导致大量学生死亡的原因,并将此与官员的腐败联系起来。

尽管社论是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表述观点的,但其中的一些词句却能 让人很容易就想到艾未未的作品。

文章中提到遇难者“他们开心地在世上生活过七年,抑或更长更短的岁月。”艾未未的雕塑作品"怀念"就用了9000名孩子 的书包拼出一位痛失爱女的四川籍妈妈的话:“她曾在这个世界上幸福地生活过七年。”

社论另外一段更加大胆地写道:“我们在哀悼日为他们招魂请安,我 们搜集过他们一世为人的证据,我们一起念出过他们的名字。...我们做了很多,又做得太少。...我们无法做 得更多,只好摆上铁做的十二生肖,敬上瓷做的瓜子,象征且祭奠你们凝固了的生命。”

艾未未曾试图编制一份遇难学生名单。他的作品“念”是一个长达3.5小时的声 音记录--许多志愿者朗读出学生们的名字。另一件在泰特现代美术馆的雕塑作品“瓜子”,是由约一亿颗瓷制瓜子组成的。这已成为他的代表作 之一。周三,伦敦萨默塞特宫展出了他根据十二生肖铜制兽首所做的复制品。“对于了解艾未未作品的人来说,这些话明白无误地暗示了他那些思考四川地震以及追 究应负责任的作品。”来自香港大学中国媒体项目的班志远谈道。

“从形式上看,这篇社论是'春秋'笔法的典型运用。写得很婉转,隐晦。尽管该社论没从形式上直接 表明观点,但我认为其暗指的意思很容易让人猜到。”

班志远还说,虽然现在网上有关这篇社论的很多链接已经失效,但设在深圳的新闻门户网站QQ.com上 还保留着该文。

现年53岁的艾未未,于43日在北京机场被官方扣留。官方声称其因涉嫌经济犯罪正受到调 查。但警方还未就逮捕事宜通知其家属。艾未未的亲友认为他是由于激进的言行而成为警方行动目标的。

【附: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南都汶川地震三周年社论音频下载

南都社论: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

今天是汶川地震三周年纪念日,读者诸君一定知道我们的哀悼所在。那场大地震令山河破碎,八万多人罹难失踪,连绵不绝的哀伤延续至今。哀 伤是为同胞一去不还,五月就此成为悲哀的月份;哀伤也因为念及自身无力,不能抵挡决绝的离逝。又一年祭祀重来,躺在时间的河流上怀念他们,实有必要确认诸 多问题:他们是谁?他们遇到了什么?他们在哪里?他们想要我们做什么?

馨香几枝,烟气袅袅,升腾至虚空。他们不是冰冷的数字,他们也曾顶着百家姓活泼泼地存在过。他们用整整一生,走进五月的废墟。他们开心 地在世上生活过七年,抑或更长更短的岁月。他们是父母,是子女,是姐妹,是兄弟,是黄皮肤的人。他们是寨子里的居民和过客,是跋涉山川河流的人,看云起云 落,他们是一切真情。他们是你遇见或未见的人类,是住在大地上的灵魂。

生是偶然的,死亡是必然。三年前的今天,同个时刻,下午黄昏黑夜如朽木,纷纷落下,壅塞时间的河流。红色是血,灰色是扬尘,白色是眩 晕,黑色是死神的衣袂,他们在颜色横流中倒下,像是不幸的庄稼,被锐利的刀锋杀害。他们失去了所有,他们的老年中年青年或童年时代结束得太早太快。他们成 了各种各样碎片,使用尖锐的边缘,把日子割出眼泪,将故乡抛弃。

他们从四方而来,往八方而去。我们悔恨,他们本该有更好的死亡方式,譬如从容悼念,并且允许泪飞成雨。匆匆复匆匆,他们永远离开伤感的 村庄和城市,他们现在石头长有新绿的山坡上,他们仍在学校,在路上,在地下,在无名之处。他们和他们在一起,就像麦子与麦子长在一起。在夏天,在他们最后 的黄昏去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们是生者唯一的痛楚,唯一的安慰。

我们在心里为他们降过半旗,我们在哀悼日为他们招魂请安,我们搜集过他们一世为人的证据,我们一 起念出过他们的名字。我们答应过要念念不忘,要生生不息。我们做了很多,又做得太少。迷途不返的人,你们在哪 里?我们点燃的光能否照亮你们的路?我们无法做得更多,只好摆上铁做的十二生肖,敬上瓷做的瓜子象 征且祭奠你们凝固了的生命。你们还想要我们做什么?

我们知道,死亡已经发生,而遗忘等候一旁,觊觎他们的再一次死亡。如果不怀念,遗忘就会越来越强大。今天的祭祀就是为了拒绝遗忘,拒绝 再次失去他们。以后的纪念,目的无他,也是一遍遍证明给他们看:我们从未远离,我们一直在一起,哪怕是遇到死亡和恐惧。这是一种要被记取的承诺,人千古, 人又永远在。这是我们对整座村落、整座城市、良知国民的交代。

起于尘土而又归于尘土,可有一种责任无法推卸。这就是我们对他们的纪念,是校园对学生的纪念,山野对农夫的纪念,黄泥雕群对凝视者的纪 念,是家庭对逝者的纪念,是鲜花对坟墓的纪念,是生命对生命的纪念。我们始终不忘,始终向着他们的方向眺望。我们的生活里有他们,我们不只是为自己过活。 时间的河流联系彼此,让我们重聚在一起,就像是真的没有失去过。

止歇欢娱,今天此时,让我们躺在时间的河流上,采用他们惯常的姿势,感知他们的所在和请求,察觉我们的对话与诺言。在他们走后,没有一 个夜晚能让我们安睡。可三年来,我们谨记并警醒我们的原则。五月是悲哀的,又是清醒的。通过对他们的取态,丈量我们与人类的距离。祝愿大地上的神祇同样能 保佑他们,就像他们保佑我们一样。祈祷彼岸乐土。伏食尚飨。


信孚要闻(5.16)——信仰这个东西,国 家给不了zt

语录精选

信孚要闻(5.16)——信仰这个东西,国 家给不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011f01016vf4.html

1、白岩松:信仰这个东西,还真不能靠国家,它给不了你。 但凡国家给你的信仰,总是挺可怕的。不说我们, 我不知道希特勒当时给的是不是信仰, 它怎么就将德国挺理性的一群人给引到那条路上去了? 所以但凡国家给的信仰,我都是持怀疑态度的,甚至是非常害怕的。

\17、傅一河《为何不让领导先死》:我呐喊,不是与领导有深仇大怨。从小就听毛主席说,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号 召干部学习焦裕禄,“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如果都象这样,领导一定会先死,死得其所,不辱使命。

18、秦晓《做一个体制内的改革派》:把国家利益和每个人的权利相比,根本的还是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马克思说的:“只 有每个人都获得了自由,社会共同体才能获得自由。”如果我们只说一头,就会走向“富国强兵”,而不是现代社会。

19@左小祖咒:一上访,就是疯子;一上街,就是闹事;一揭露,就是造谣;一理论,就是诽谤;一提议,就是煽动;一批评,就是颠覆;一提美国,就是卖国;一说台湾,就是分裂;一维权,就是抗法;一反抗,就是谋杀;一投票,就没资格;一选举,就是敌对势力。

怎么看央行对冲外汇占款成本超过1万亿zt

怎么看央行对冲外汇占款成本超过1万亿

2011年05月16日00:5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徐以升

  对话黄益平、张斌——

  徐以升

  《第一财经日报》计算显示,央行对冲外汇占款,已经在2003年至2010年间累计为央行票据和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超过6%的部分) 支付利息10380.6亿元。

  怎么认识央行的外汇占款成本问题,以及怎么认识这一成本的承担机制,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黄益平教授,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经 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斌博士。

   怎么看过万亿的成本规模?

  第一财经日报:我们衡量了2003年至2010年底,央行每一笔央票的利息支出,以及6%以上存款准备金率所冻结 资金的利息,两者分别为7436.5亿元、3394.1亿元,累计对冲成本为10830.6亿元。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估央行的对冲成本?

  黄益平: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计算,它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考虑外汇市场干预除了现在已经知道的一些宏观问题,比如外部收支失衡、流动性泛滥、 通胀压力提高、外汇储备增加等等之外,还有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即这种干预是有财务成本的。而这个财务成本可能影响到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甚至最终影响货币政 策的制定与实施。这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至于具体的成本计算数字是否准确,我在没有具体计算之前很难直接评论。但这个计算里头起码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第一,恐怕不能简单地将存款准备 金看作是对冲的手段,即使是6%以上部分也非完全都是。第二,既然考虑了对冲的成本,自然还要考虑外汇市场干预的收益,即外汇储备的收益。这两个要放在一 起才能得出从财务上看干预是否合算的结论。

  张斌:从提供的估计方法来看,超过1万亿对冲成本的计算结果可靠。

  中国货币当局同时管住汇率和物价的秘诀,在于大规模的冲销和不断提高法定准备金率,这些政策的力度 在其他国家没有看到过,甚至难以想象。为什么其他国家很难做到,只有中国能做到呢?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其他国家没有办法接受冲销操作和提高法 定准备金率的巨大财务成本。

  从本质上看,这是公共财政成本,其他国家的政府很难埋这个单。而在中国,对冲成本虽然非常大,但非常隐蔽,而且没有外部监督机制。

  时至今日,对冲成本还在不断上升,货币当局的财务负担也越来越严重。同时管住利率与物价,等于是掐断了真实汇率的自发调整机制,这对于像中国这 样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非常不利,会让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即便不考虑这个影响,仅仅是从货币当局自身的财务负担来看,这个成本也不得了了,不应该瞒下去了,应该尽快做出政策上的调整。

  巨额成本是否可持续?

  日报:按你的理解,央行对冲成本的支付方式是什么,支付利息的资金来源是什么?其中:央票(贴现发行)利息的支付方式是什么,准备金利息的支付 方式是什么?

  张斌:我没有看到过货币当局解释这个问题。不过,从货币当局的资金来源看,铸币税收入应该是支付利息的重要手段。

  货币当局还这笔对冲成本,应该主要有几个途径:其一,发货币,也就是用铸币税来还;其二,发新债,还旧债,发债最终还是要靠未来的铸币税还,或 者是财政资金来还债。无论是用铸币税还债,还是用税收还债,都是用公共财政资源还债。对冲成本如此巨大,耗费了如此大的公共财政资源,需要认真评价政策后 果。既要看到对冲操作在稳定方面带来的收益,更应该看到为此付出的成本;不仅要看财政成本,还要看对资源配置扭曲带来的更严重的成本。

  日报:综合考虑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入、支出。收入方为外汇资产收益,支出方为对冲成本的付出。你认为央行对冲操作是整体可行的么,如果考虑货币 汇率损益呢?

  黄益平:如果国内的利率高于国外的利率,再加上人民币相对于外币持续升值,那么这样的对冲(同时考虑了成本与收益)肯定是难以持续的。

  张斌: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看,资产方多是外币资产,负债方多是本币资产,虽然外汇资产名义收益率可能稍好于人民币负债的利率,但如果人民币升 值,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负债表会很难看。

  央行不是盈利部门,不能像评价普通商业机构那样,单纯用财务上指标评价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关键是看央行承担的损失有多大,从保护公众利益角度看 央行是否应该承担这些损失。

  日报:你认为,央行存在控制对冲成本的要求么?还是可以允许对冲成本累计规模的继续向上扩大?

  黄益平:我认为实际的对冲成本可能没有这么大。但成本本身对对冲的可持续性显然是个明显的制约。

  张斌:对冲操作服从于国家对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调整安排。如果货币当局继续面临大规模资本流入,同时还要紧缩货币政策,对冲还会继续甚至是扩 大,对冲成本是个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

  另外,随着央行票据和法定储备金规模的不断提高,货币当局的还债成本也在上升。货币当局代表了国家,除了可以发货币,还能从财政借钱,甚至可以 改变游戏规则,比如降低法定准备金利率,从还债的角度看对冲操作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但持续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公共财政的成本越大,资源配置损失越大,从 得失的角度看,应该尽快减少外汇市场干预和对冲操作。

  央行是否有成本考虑?

  日报:一般认为,在准备金率和央票两个工具上,准备金率的成本低,央票成本高。你认为,央行是否有从成本选择的角度考虑,倾向于认为大幅提高存 准率?

  张斌:不清楚。

  日报:你认为,央行对冲成本巨大,与央行其他一系列宏观决策是否有冲突,并约束了其他领域的决策?比如:因为忌惮央票利息支出上升,而维持低利 率,或推迟加息, 或减少加息幅度?或者,因为在存准率提高上,造成了银行体系相对收益过少,而维持利率管制、维持垄断利差、放缓利率市场化改革?

  黄益平:对冲成本对于宏观政策应该是有意义的。简单地来看就是两个问题,第一是谁弥补这个成本开支?如果全部由央行自己承担,那央行的资产负债 表很可能持续恶化。

  第二,它会否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决策。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国内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央行对冲成本进一步增加,这个会不会影响央行加息的果断性? 我相信我们国家还没有出现这样的现象,但从理论上来看是有可能的。

  张斌:货币当局加息顾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防止国内外利差的进一步扩大和由此带来的投机资本流入增加,我不知道冲销成本是不是一个考虑因素。

  日报:在韩国、智利等很多国家货币史上,均出现过央行亏损问题,对冲成本巨大也是韩国、智利央行曾经亏损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国央行并未发布损益 表。你认为对冲是否会造成中国央行亏损?

  张斌:尽管不能从财务上的损益角度评价货币当局的政策,但至少也应该让公众知道这项公共政策的财务成本。可以发生亏损,但要有足够合理的理由。

  日报:从国际惯例来看,你认为,中国央行是否需要增加透明度,公开损益表?

  张斌:应该增加透明度,说清楚投入了多少,多大程度地改善了公众利益,以及损益情况。

  日报:对冲成本如此巨大,央行应该取消外汇市场干预,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还是切断外汇储备增长与基础货币投放的关系,由财政发行类国债产品, 设立外汇平准基金等等;或是其他建议?

  黄益平:我的建议很清楚,就是央行停止干预外汇市场,但我也赞成后面的提法,即设立一个平准基金,保障外汇的相对稳定,但这个干预就是双向性 的,而非简单地买。目的不是保持汇率低估,而是促进汇率相对稳定。

  张斌:取消外汇市场干预是终极办法,但切断外汇储备增长与基础货币投放的关系,也应该推进。

我们是为了信仰:为政教冲突致全国人大的公民请愿书(zt)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吴邦国委员长:


我们是中国的公民,爱自己的国家,关心社会和同胞的福祉,顺服和尊重政府管理社会秩序的权力。我们也是普世基督教会的一群基督徒。因为看见近期发生在我国 首都的政教冲突,并且至今仍无化解的迹象,所以我们依法向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你们发出请愿书。

北京基督教守望教会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城市新兴教会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教会,聚会地点处于北京中关村地区,信徒主要以知识分子为主,从几年前的几百人 如今发展到一千多人。今年4月10日以来,守望教会因聚会地点的问题,连续几周出现众多信徒户外敬拜,而几百名信徒被警方拘留和讯问的事情。还有包括天明 牧师等主要教会负责人在内的数百名信徒被非法限制自由,软禁在家无法出门参加敬拜活动。其实,2009年,守望教会就曾因政府压力被迫离开租用场所,户外 聚会。并在同年底,购买了位于中关村大恒科技大厦二层1500平米的写字楼。但又在有关部门的压力下,虽付了全款却始终无法拿到钥匙。2011年4月,守 望教会再次被迫退出租用的场所,导致一千多名信徒无处可去,只好在户外聚会、敬拜上帝,并造成了至今仍在延续的严重的政教关系危机。

我们认为,守望教会事件不是某一间教会的个别和孤立的事件,而是社会转型时期旧的宗教管理体制不适应教会发展而产生的政教冲突的典型现象。守望教会 的遭遇深深牵动了中国数千万基督徒在信仰里互为手足的情感。2009年,在上海、广州、成都、临汾也发生过教会因聚会场所受到政府压力而被迫举行户外敬拜 的事件。随着城市基督徒的不断增长,教会的持续发展,这类政教冲突仍有可能继续爆发。考虑到守望教会事件的典型性及这一事件对未来我国国家与教会关系的重 大影响,我们特别发出此请愿书。

我们注意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6条、中国加入的《世界人权宣言》第18条,中国政府签署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8条,都承 认和规定了“宗教信仰自由”。

我们认为,《世界人权宣言》第18条对“宗教自由”的定义,既是中国政府认可的,也是合乎我们信仰的:

人人有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的权利;此项权利包括他的宗教或信仰的自由,以及单独或集体、公开或秘密地以教义、实践、礼拜和戒律表示他的宗教或信仰 的自由。

因此,宗教自由包括了聚会、结社、言论、教育和宣教的自由。作为全世界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宗教之一,基督教在绝大多数国家得享上述自 由。

但6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赋予我国基督徒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仍然未能得到落实。按照现行宗教管理政策,除非加入有着强烈政治色彩的三自爱 国运动委员会,基督徒的各种宗教活动(包括聚会、敬拜、庆典、组建教会、修建教堂,以及宣教)仍然受到政府各种管理部门的限制和打压。

尊敬的吴邦国委员长、各位人大常委、人大代表,我们怀着为这个国家祝福的心,根据《宪法》第41条赋予公民的建议、批评、申诉和控告的权利向你们请 愿,请求你们和人大常务委员会根据《宪法》第71条的规定,启动特别调查程序,成立“宗教信仰自由”特别调查委员会:

1、对北京守望教会无处稳定聚会的事件进行调查并督促北京市政府依法妥善解决;
2、审查现行《宗教事务条例》是否违宪;
3、提请制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法》。

我们认为,宗教信仰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第一自由,是国际社会的普遍价值,也是其他政治权利和财产权利的基石。没有普遍公正的宗教信仰自由,一个多民 族、多宗教的国家将无法形成和平的公民社会,无法带来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国家的昌盛。

我们期待,借着特别调查委员会的启动,政府能坚持以人为本、以法治国的原则,以服务公民的宽广胸怀,理性而智慧地处理守望教会事件,避免更大规模的 政教冲突,化危机为转机,从而开启政教关系良性互动的新阶段。

作为基督徒和热爱自己国家的公民,我们愿意持续地为我们的同胞和政府祷告,并为正在崛起、需要承担更多普世责任的中国祷告,求上帝赐下平安、和好、 稳定、发展的恩典,并让公义、信德、仁爱、宽容、良善的文化充满整个社会,使中国满有上帝荣耀的同在!


为此请愿代祷守望的家庭教会领袖:
谢模善牧师
李天恩牧师


发出此请愿书的签署人:
金明日(北京锡安教会牧师)
张付恒(北京载道教会牧师)
王怡(成都秋雨之福教会教导长老)
查 常平(成都生命泉教会讲道同工)
崔权(上海万邦宣教教会牧师)
余荣富 (上海金灯台教会牧师)
黄磊(武汉下上堂基督教会牧师)
高 全福(西安锡安之光教会牧师)
王文锋(温州中国神学论坛秘书长)
郑乐国(温州乐清市白象基督教会传道)
周明(北京橄榄树教会牧 师)
魏洪(北京雅歌教会牧师)
王德生(北京安华教会牧师)
王双燕(北京新树教会牧师)
太昌男(教名:宋明道, 北京圣爱教会牧师)
邵长玉 (北京麦子教会牧师)
裴俊奇 (北京惠民教会牧师)

Thursday, May 12, 2011

大国下的国民zt

2011-05-12 15:09 | 阅读(1200) | 标签: 中国, 国 际责任, 国民 | 字号:

国际先驱导报专栏

------------------------

一 到班加西,同事就提醒我们,去新闻中心做证件的时候,在证件上写香港,而不是中国,因为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烦。这已经算是一种进步,因为在冲突刚刚开始的时 候,我的另外一批同事,在被问到是哪里人的时候,总是要说自己是韩国人。这是因为,如果在这个反对派控制的地方,当别人听到是中国人之后,总是需要花上一 段时间,被对方质问,中国政府为何支持卡扎菲?因为在联合国1973决议案上,中国和俄罗斯一样,投了弃权票。

不过,当我 们拿到证件的时候,上面大大字写着中国,因为在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分不清楚香港特区护照和中国护照,她们依据的,是我们那几本香港特区护照上的中国国 徽。

在街头采访,会遇到当地人用中文“你好”打招呼,在我看来,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当地人,对于中国人的观感还是不错,毕竟 在当地有很多的工程,都是中国公司在承建,和当地人聊天,即便他们批评和不理解中国,但是都认同这一点,中国人勤劳,聪明,而且友善。而我们,总是提醒他 们,要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分开来看待。

在班加西高等法院旁边的大楼上,贴着一张大大的中文标语,写着“穆阿迈尔卡扎菲是 说谎者”,这并不让人吃惊,因为在埃及的解放广场上,也出现过同样的中文标语,只不过主角是穆巴拉克。当我们向过渡政府表明,我们是来自中国的记者之后, 对方非常积极的安排过渡政府官员的访问,而且不止一次,希望透过中国的媒体,向中国政府传递他们的信息:他们希望和中国政府建立沟通渠道,最新的说法,他 们希望能够派出特使到北京,向中国政府介绍,正在发生的这些情况。

不管是对过渡政府也好,还是这里的民众也好,这是因为, 在他们的认知当中,中国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这是无法回避和忽略的事实,因为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定权,决定了中国在许多的国际事务上,必定被 放在焦点之上。

应该是差不多两个星期前,北约对的黎波里进行轰炸,在那里的外国记者被安排外出采访,结果bbc的镜头拍到 了中国驻利比亚大使,他也出来官邸外面,看发生了怎样的情况,当bbc的记者要采访他的时候,他被支持卡扎菲的的黎波里民众团团围住,他们拿着卡扎菲的照 片在他的面前激动的晃动,在这些人的眼中,中国的弃权票,就是没有站在利比亚这边。

2001年开始,不管是在阿富汗还是伊 拉克采访,中国人的身份,往往是我们的护身符,但是04年之后,情况快速的发生了变化。中国人在这些我们以往认为安全的地方被绑架,到之后,在非洲和欧 洲,因为经济的发展,大批中国投资以及中国人的出现,当我再去这些地方的时候,总是会听到和看到,当地人对于中国人相当分歧,甚至对立的看法。

不 过,那些还只是经济的原因,各种手段的竞争带来的担心,随之产生排外情绪,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以及中国人,不会减少,只会增加。 同样不可避免的趋势,那就是政治上的。作为安理会成员,作为经济体第二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上,势必要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和期待,即便依然在外交政策上抱着 “不打旗,不当头”的原则,但这很可能变成,自己一厢情愿的愿望,因为做和不做,都会引来非议。

文章相关图片(0) 幻灯式播放相关图片

读者推荐相关文章 (0)我要推荐相关文章

评论支持TOP5

旁听生 | 2011-05-12 15:21

" 在班加西高等法院旁边的大楼上,贴着一张大大的中文标语,写着“穆阿迈尔卡扎菲是说谎者”,这并不让人吃惊,因为在埃及的解放广场上,也出现过同样的中文 标语,只不过主角是穆巴拉克"。一个最大的说谎者越来越出名了!刚开鲜花之国民在提醒十三亿伟大的大国下之人民。又赞此实文。

空空般若 | 2011-05-12 17:22

为 什么看这篇即便是最前沿的报道,似乎有点“顾左右而言他”亦或“言犹未尽”的感觉呢?

评论(10)

"在班加西高等法院旁边的大楼上,贴着一张大大的中文标语,写着“穆阿迈尔卡 扎菲是说谎者”,这并不让人吃惊,因为在埃及的解放广场上,也出现过同样的中文标语,只不过主角是穆巴拉克"。一个最大的说谎者越来越出名了!刚开鲜花之 国民在提醒十三亿伟大的大国下之人民。又赞此实文。

2001年,中国人的身份,往往是我们的护身符。

2004年,对中国人相当分歧。

2010年,对中国领导人扔靯子。

建设“现代化强国”是很不友好的,

为什么要国大,而不是民强?

大姐大

文章转发到两全其美网和燕谈网了

谢谢

让大家来享受一下

中国投了弃权票,结果:

反对派认为中国政府支持卡扎菲;

政 府派认为中国政府没有站在利比亚这边。

搞不明白为啥投弃权,咱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么?

为什么看这篇即便是最前沿的报道,似乎有点“顾左右而言他”亦或“言犹未尽” 的感觉呢?

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分开来看待

呵呵,一切尽在此言中

纠结啊!一个里外都不是人的家伙,还在大谈“韬光养晦”,还在忽悠“下一盘很 大的棋”。以为自己权大、势大,可以把民众当馅饼来夹。结果呢?自己反而成了被夹的肉馅。

楼主反映了世界的趋势和潮流!

中国想两头讨好,结果看来是两头都没讨到好。另外闾丘的这个标题有含沙射影的 味道,似乎暗示某盛世大国下多是P民。

呵呵 大国之下的国民就是我们,没错!不过“含沙射影”这个词用的不好,在黑暗中能够这样写出客观公正的文章已经算是明火执仗了。

引用: 岁 月如戈

中国想两头讨好,结果看来是两头都没讨到好。另外闾丘的这个标题有含沙射影的味道,似乎暗示某盛世 大国下多是P民。

不懂得尊重自己国民的政府也难以被国际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