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0, 2010

外交政策 诺奖镇压启示录zt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外交政策 诺奖镇压启示录



核心提示:北京采取更为广泛的手段去阻止刘晓波的支持者参加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显示在中国内部正有一股不断增长的让人焦虑的暗流在涌动。

原文:The Nobel Crackdown
来源:《外交政策》
作者:NICHOLAS BEQUELIN
发表时间:2010年12月8日
译者:最佳损友(@lawrence2020)

自1936年纳粹德国政府阻止卡尔·冯·奥西茨基( Carl von Ossietzky)前往挪威领取诺贝尔和平奖之后,在12月10日将会是首次出现获奖者和其家人都不能前往奥斯陆参加和平奖颁奖仪式的情况。

刘晓波,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在一年前被指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而被判处11年刑期,目前正在中国东北的一所监狱里服刑。他的妻子刘霞目前遭警方强行软禁在家,并在将失去和刘晓波见面的权利的要挟下被阻止发表公开谈话。所有《零八宪章》的主要签署者和共同起草者——宪章旨在呼吁实行自下而上的政治改革并导致了刘晓波在2008年12月遭逮捕——均在警方的严密监视下,他们被阻止集会,也不准接受媒体采访和前往境外旅行。

挪威诺委会是在面临北京施压的情况下选择把和平奖授予刘晓波的,此举也暴露出中国政府在国内外对人权准则的公然敌视。自从该奖项在十月初被授予之后,中共就开始了对异见人士的全面打压。许多中国公民遭拘留,被软禁在家,或被阻止前往参加奥斯陆的颁奖仪式。但该奖项以及随后的打压行动可能会对世界对中国的看法和中国追逐其外交政策目标的本身能力产生广泛的影响。

在奖项公布之日的随后几天,刘霞成功地发出了一封信件,信件表达了他希望刘晓波的朋友和支持者去参加颁奖仪式的愿望;信件里还包括一份百人以上的人名清单: 中国作家、律师、学者、记者、共产党老干部、艺术家和非政府组织参与者,一些人有着持久地与和平地挑战一党体制的显著记录。但信件被公开后,中国当局告知居住在中国境内的那些人将不会被准许前往挪威。有些人被置于警察的监视之下或被随从在门外扎营的警官限制在家中。全国各地还有无数其他的人权活动分子受到骚扰,传唤讯问,或被公安局或国安人员拘留。 (人权倡导团体“维权网” 已编制了一份有帮助的案件名单)

一些以他们鲜明的观点著称的知名人士,包括世界著名艺术家艾未未、高级法律学者贺卫方、中国著名的刑事辩护律师莫少平和80岁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均被以“危害国家安全”的理由禁止出境,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可能前去参加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中国政府实施全方位的打压存在多重动机。它想要弱化该奖项的重要性与合法性,尤其是在那些海外居住而不受政府在国内庞大审查体系所影响的中国人眼里。它还想要阻止《零八宪章》的署名者在奥斯陆面向全球观众发言,避免给予中国国内的人权活动人士提供一个数落中国当局惨怛的人权纪录的平台。同样重要的是,通过把奖项描摹成“西方” 阻止中国崛起的一个阴谋,它想要依靠政府的竭力宣传来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尽管中国国内存在着一些支持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的声音,但是政府无处不在的网络审查机器已经有效地把他们从国内的网络空间里过滤掉。

事实上,这种前所未有的压制是不太可能有益于北京对损害控制的努力。 12月10日,当更广泛的观众了解到获奖者的妻子现在已经是一个被囚禁在家中的事实上的囚犯时,全球公众舆论很可能会被惊呆。很明显的一点是,随着政府脱下那件伪装的法律外衣,中国的法制声誉也将会急转直下,虽然此时刘仍然可以被称为“罪犯”。 因为来自北京反人权的回应,诺贝尔委员会将荣誉授给中国人权倡导者的决定似乎将会显得恰到好处。

让北京觉得更不自在的是诺委会在12月10日不正式颁奖的决定,作出该决定的原因是刘晓波家庭里没有人被准许前来领奖。 (仅仅只有和刘晓波关系密切的中国人权活动家之一的万延海将于周五出现在奥斯陆,他也是一名艾滋病活动家。)

诚然,中国的统治者也许已经准备好抵御不可避免的国际谴责声浪。毕竟,中国政权在1989年天安门大屠杀和当年达赖·喇嘛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之后曾经受住这样的谴责。

但是,对于此次诺贝尔危机的愚笨反应已经戏剧性地大大削弱了北京在天安门事件之后为恢复自身形象所作的努力。用与世界大国极不相称的语言来描述诺委会成员(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所说的“跳梁小丑”)只会让北京本来就尴尬的处境更窘迫。北京试图通过官方外交渠道威胁欧盟成员国不要派大使出席诺贝尔颁奖仪式也是最终折戟。此举已经引发了欧盟国家的利害关系——不出席会被视为在赤裸裸的施压下弯腰——并把过去出席仪式的惯例转变为对中国干预的一种象征性的谴责。虽然北京坚持认为“多数” 国家将不出席仪式,但至今只有18个国家拒绝,包括古巴、伊朗和俄罗斯。

如果中国驻奥斯陆大使馆按照现行的计划组织中国学生去仪式举办地外面站台进行反对示威,北京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更为尴尬的境地。中国公民实践一项在祖国被政府剥夺却在挪威正当行驶的权利本身是一种反讽,新闻记者和观察人士将不会错过这一具有讽刺意味的事。

将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关进监狱会对中国外交构成直接而长期的影响。

首先,中国在参与双边或多变对话时想要去撇开人权议题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只要刘晓波还被关押,全世界的民主政府都将发现他们会受到来自于人权团体的压力而要去提及刘晓波案件。多年来,被要求在人权问题上向北京施压的外国外交官的反应是他们不知道在出手时可以主张什么——但现在他们知道一件事情:释放刘晓波。在国际人权论坛上的这种压力也会增加,在那里直接批评中国的声音已经变得越来越弱。例如,在似乎没有屈服于中国方面压力的情况下,已经拒绝出席奥斯陆诺贝尔颁奖仪式的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纳瓦尼特姆·皮莱( Navanethem Pillay)在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当天的致词中避免提及刘晓波将会变得很困难。


其次,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在中国领导人外访时恰到好处地创造许多有些尴尬的互动机会。胡锦涛在上月访法时拒绝按照惯例举行新闻发布会似乎说明中国国家主席害怕被问到关于狱中诺贝尔奖得主的尴尬问题。

第三,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的目前正关押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国家将会拖累中国探求软实力的步伐——软实力被中国政府视为提升全球影响力的一个必要的象征。如果刘晓波在接下来的10年仍被关押的话,既不是中国官方媒体在海外的大肆抢占地盘也非孔子学院多元化的扩张——孔子学院是建立在外国学术机构内部的由中国政府资助的汉语语言项目——可能会软化中国独裁政权的形象或使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吸引力。要求释放刘晓波的呼声在未来若干年都不太可能减弱,在昂山素季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超过 20年之后从软禁中获得释放的例子说明了这一点。

对刘晓波的判刑事实上是胡温组合之下的中国领导层内部的权力柔韧性的一个标志。相比于见证了“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争斗的改革时期,今天领导层内部仅有的争论点似乎是如何去强化既有体制。数字说明一切。从2008年到2010年间的公安部预算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据来自财政部的数据,用于“”维稳” 的总预算估计已经和军费总额相当。最近泄露的来自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的国务院文件显示,主管宣传的官员在发现网上有针对他的批评后很恼火从而指使了针对谷歌的袭击,如果属实,这就很显著地阐明了安全机构的官员最近这些年被赋予了巨大的权力。

这就是诺贝尔委员会应该得到赞赏的原因。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时,它就已经将一盏强烈的聚光灯对准了一党专制之下的中国的严酷现实,并且迫使北京公开地暴露出它对异议人士的毫不留情以及仍然存在的对人权准则和信息自由流动的敌视态度。尽管中国政府会竭力去将12月10日的仪式描画为把西方的价值观强加于中国的西方的企图,实情却是中国的统治者深深的恐惧于他自己的民众不断增加的对于奠定真正的稳定的根基的强烈要求: 法治、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对基本人权的尊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