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3, 2013

中国企业家们的小时代 / 男方暴色 (zt)


2013-07-23 00:57 | 阅读(926) | 标签: 柳传志, 在商言商, 马云, 企业家 | 字号:   打印文章

“祸从口出”这四个字的深切意味,在过去的十天里,想必身为中国商人群体中教父级的柳传志和“大佬”马云,都各有一番其中滋味的个人体会。


7月11日,联想创始人柳传志6月份在企业家小范围聚会时对政商关系的表态,经由当天的《南方周末》报道,迅速大面积地扩散开来,继而引发舆论场里的轩然大波,一场关于中国企业家责任的争论浮出水面。


从现在起我们要在商言商,以后的聚会我们只讲商业不谈政治……”在当天《南方周末》《企业家该不该谈政治 “正和岛”上“退岛”风波》报道中,正是柳传志这样一番话,成为此后一周以来争论的焦点。


“在 商言商,莫谈国是”的柳氏论调一经发出,在《南方周末》的报道未刊出之前,身为正和岛岛民之一的王瑛在第一时间里就有了反应。尽管在这个只有2000多名 企业家成员的社交网站中,不乏将柳传志那一番表态奉为“大智慧”的岛民,但王瑛的一帖“退岛”声明依旧打破了此前对“柳论”呈现一边倒的平衡。在《南方周 末》的行文中,王瑛宣布“退岛”的理由很简单:在她看来,柳传志可以不说话,但不应该“以其影响力说这种话”。


企业家该不该谈政治?同样的讨论逐渐突破正和岛这个小小的内部社区,蔓延至全网,《南方周末》的此篇报道,算是开启了一道关于此话题论辩空间大门的钥匙,一时间,企业家群体及其所担负的责任,成为包括全体网民、媒体和中国企业家们自身所审视的对象。


7 月16日,财经网通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的口,间接给出了“企业家该不该谈政治”这一话题站在自身立场上的答案:企业家怕“谈政治”,一部分是因 为政府力量强大,企业家没有足够与其较量的资本,与其纠缠不清,不如避而远之;另一部分,则是因为凭借政府成为了既得利益者,自然希望保持现状。此条新闻 在微博上发出后,财新传媒的总编辑胡舒立立即予以转发,但她并不急于表达观点,而是以一句“企业家之于政治,该不该谈,能不能谈,为什么许多人不想谈,都 是可以深入讨论的话题”将讨论引入到活跃度和互动更高的新浪微博中,希冀能收获更多的答案。


作为中国企业家 中向来敢说敢做的代表,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在胡舒立这条转发之后评论道:“在中国面临变局和不确定时期,作为比普通大众有更多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群 体,无论是出于理想还是出以利益,都应有社会担当,表明态度。至于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权。”王石的简短表态,算是对“柳论”的委婉回应。此前一天,王石 刚刚在微博上表达了对当年重庆唱红打黑期间,重庆一批企业家个人权利被野蛮侵犯时自己“不吭气的行为”的反思,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懦弱的行为”,现在, 他会对这种野蛮的权力侵犯权利的行径坚决说“不”。此话一开,中国企业家群体中的个中代表人物,自然也逃不掉被媒体逮住来就此问题来“过一次堂”。


7 月18日,《时代周报》发表了对知名企业家王功权的专访,当然整个访谈基本上也是就“柳论”展开,王功权的应对相较柳传志的“在商言商”论显得滴水不漏, 用“那么多半是一种策略、回避或者特殊情况下的玩笑”既不得罪前辈来描述“在商言商”的论调,也用“我同意王石的观点,企业家群体应该有社会担当,表明态 度。至于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权利”的话既不搞道德绑架,同时推崇个人选择的自由,王功权用这样的表达将自己的立场和盘托出,必然让他获得一致好评。7月 19日,华远集团董事长任志强也在一场微访谈中被“逼问”表态:“在商言商”就是一种政治表态。因为“政治不管你‘言不言’它都在你身边,与其逃避不如面 对。”


另一些知名企业家就算此次没遭媒体“过堂”,哪怕曾经有话关于此也被“挖坟”。比如像被称作“企业家 里的思想者”的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在今年1月23日正和岛一次闭门沙龙上的讲话,7月16日就被共识网给重新翻了出来,以此“被获取”这轮讨论中的参与 者身份。但与上述的王石等人立场不同,冯仑的话看上去更像是认同了柳传志的“在商言商”论,在这篇《再谈社会变革期的企业家选择》的发言整理中,冯仑认同 “企业家对法治、秩序、理性有天然的支持”,但又表示“更多时候,我们不应该跳出来说话”,更“不会站到公共知识分子的角度去说话”,因为“企业家会通过 各种各样的智库去说,这是企业家成熟的做法”。冯仑坦言,这种看法与柳传志、马云在行为模式上一种大体的共性。尽管观点各异,但冯仑与王石、王功权和任志 强等人对当下中国企业家生存环境却有共同论断来作为讨论前提,用7月13日接受《中国慈善家》采访的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的话说:在中 国,企业家是弱势群体。


柳传志金口一开,媒体和媒体人们肯定少不了要掺和一把。与冯仑的观点大抵一致,金融 时报中文网财经版主编徐瑾和专栏作者孙骁骥都分别作为媒体人的声音发出。前者在金融时报中文网自己的专栏中表示,对柳传志这样的言论给予宽容态度,她更相 信这是在长期权力压抑之下集体无意识的自然流露;后者作为评论正好刊登于《时代周报》对王功权专访的同一期报纸上,认为“并不是没有政治参与的意愿,但行 事过于高调,难免担心为自己带来麻烦”,应当将“说”与“做”区分开来,文章认为毕竟大部分企业家还是热衷于社会公益、乐于推动社会进步的。这个推论过程 与茅于轼曾言“替富人说话,帮穷人办事”的逻辑异曲同工。


然而,《第一财经日报》和《长江日报》却对“柳 论”不敢苟同,分别祭出一篇评论来“也说柳传志风波”,看似蜻蜓点水,实则大有深意。尽管论述中将柳传志企业家的身份剥离开来,附之以公民身份,强调公共 议题讨论之于一名合格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但大陆媒体囿于舆论环境和自身原因,话只能刚刚好说到一半就戛然而止,接下来只能用旁敲侧击的笔法将主旨 一带而过。正因如此,相比于《长江日报》文中对中国历来政经环境和政商关系不痛不痒的描述,一财这篇《企业家谈政治也是本分》的文末点睛才略显大胆:“企 业家们不敢谈论政治的社会,一定是扭曲的、不健康的、让人感到恐惧的社会,也是一个没有希望的社会。”

这边厢柳传志话音未 落,那边厢其谶语就在马云的身上得到了体现。7月13日,香港《南华早报》中文网上刊发的《马云访谈录(一):成功者只能走自己的路》短时间内出现变动, 且在变动后与其英文版本上刊发内容出现微妙的不一致,尽管通过后期编辑重新上版,但仍逃不过让马云本人置身于舆论风暴之中。《南华早报》的编辑@王丰 -SCMP和@沪港小生 针对马云7月16日那条话里有话的微博相继发难,南华早报中文网还于7月20日中午时分将编辑部声明悬挂于网站头条区置顶位置,即便此前已由阿里巴巴将关 于此次舆论风波的声明率先挂出,可是这看上去似乎并未起到危机公关应有的效果。鉴于马云访谈中所谈及的历史事实在陆媒中深有避讳,所能呈现出的舆情效果也 只能在自媒体平台上观其一二,新浪微博中搜索马云事件,其中对此的品头论足也可见一斑。《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的执行主编魏寒枫在其微博上评价马云:自恃 聪明却不懂民主常识,终至胡言乱语铸下大错。也正是在去年的7月,马云对《彭博商业周刊》袒露了对于政商关系的自我陈述:“要跟政府谈恋爱,但不要跟他们 嫁给他们”,因为“如果我不跟政府合作,会有大麻烦”。如此简短形象的比喻也正体现了马云对于自己生意的认识和隐忧。


敏 感话题往往成就了外媒们上演拿手好戏,从7月18日开始,《华尔街日报》就成为马云澄清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自我表述的第三方窗口。从遭受炮轰的客观 报道,到接受阿里巴巴单方面录音表呈还原当时采访情境,截至7月22日,《华尔街日报》连续用三篇文章追踪马云事件的来龙去脉,与其说这是《华尔街日报》 对于事实真相的渴求,不如说这更像是马云面对汹汹舆情必须做出的回应和姿态。他不小心触碰了敏感的政治神经,需要他自己出面来应对和解释,因为这关系到他 的个人形象,他的企业形象,以及他手下经营了长达14年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商业帝国,这是生意,是命,不能因为一句媒体的“不正当引述”而毁于一旦。这 其中,也足以窥见中国企业家对柳传志“箴言”违背可能造成后果的恐惧。


也正是在《南方周末》刊登柳传志“在 商言商”论和《南华早报》上演与马云采访纠葛之间的一天,湖南三馆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曾成杰因为集资诈骗罪,被长沙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执行死刑。而 在他入狱之前,这位白手起家的农民企业家正是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下,开始了利用民间集资方式开发项目的方式,他万万不会想到,正是当初越走越近的当地政 府,也令他日后一夜沦为阶下囚。7月12日,一声枪响,噤若寒蝉。


短短十天,短促且复杂三事,无一不显示着,权力与生意之间的关系或许已经注定了,这只能是中国企业家们的小时代,在其中,不会有他们的大身影。

No comments: